7月6日,周三。深圳,多云。
这几天看完了冯唐的杂文集《有本事》。说它是杂文集,是感觉内容太过噪杂。其实依出版商的定位,这本书是他成为全职作家后的一部随笔集。有本事的人就是不一样,开挂的人生随时切换频道,一样的风生水起。有了养得起自己的本钱,有前半生打下的基础,终于能成为全职作家了,这在当今世界作家圈子里,确实太不容易。
瞧,不用坐班了,不用做PPT了,不用商务谈判了,空闲时间自然就多了。前天刷短视频,偶然发现这厮耐不住寂寞,开了视频直播。罩了件老头文化衫,花白胡子憔悴大叔,估计女粉丝们更加怜爱了吧。哎,开直播这事还真不好说。是与时俱进,拥抱一切新媒体?是追名逐利,进而抓紧变现?还是彻底世俗化,干脆大隐隐于市去了?他喜欢就好,关我屁事。
一本杂(sui)文(bi)集,自己的各种经历,感悟,自恋,自语,讲演,问答,写来写去,还是没有脱离自己。曾看到知乎上有人问,冯唐努力下去,能不能拿诺贝尔文学奖?有好事者认真分析出了个一二三四五,大意是获奖作品都是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,而不是自顾自地在那叨叨自己那点事。
现在的人们原本看(tai)书(mang)少(le),真要去选书,当然得看作者的知名度或者头顶上的光环,要不就冲名家推介或者得奖作品,否则谁愿意看你唧唧歪歪。在这一点上冯唐真的是自带光环,傲人的三围(简历,逼格,另类),本一不二另辟蹊径肿胀突围。其实吧,有些文章本来写的还不错,正沉浸其中故作沉思回味状时,突然有几个字刺入眼帘,格格不入得让人刹那间惊醒。在我认为,文字是讲究语境的,这一点他比我懂,却喜欢故意玩这一套,给文章打上他自己的防伪水印。
在名人光环的诱惑下,买了他的两本实体书,除此之外大概就是些没花钱的电子书了吧。照他现在这个写作风格,大体就是自我,经历,历史,诗文,带点佛系,然后加两句看起来很高深看不懂的话,大致是这些个套路。再有就是把协和、麦肯锡、华润的那些年份老汤,咕嘟咕嘟地煮成了清汤寡水。就这样吧,估计以后不会再给他捐赠了。再见,再见的时候,希望他能个拿诺贝尓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