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 年 7 月

雨的遐想

7月2日,周六。深圳,台风暹芭继续带来狂风暴雨。这个周末,看来不能出去看自然山水了。

早晨,独自一人坐在酒店一楼餐厅,边享用早餐,边看窗外风景。多久未曾如此闲情逸致地听风观雨了。

我属于比较喜欢下雨的那类人,无论多大都不恼。印象中,孩提时代上学期间很少打伞,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不带伞。学校离家说远不远,说近不近,走路也就15分钟的路程。那时候偶然遇上下雨,家人基本上没有送伞的。一方面是大人忙,另一方面那时的孩子没那么娇气,自然而然地淋着雨回家。雨不大还好,坚持会儿就到家了。雨实在大了,就在街道上找个遮雨处躲避一阵子,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。

久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,对于雨水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。尤其是每年的6月初到7月初,总有一段梅雨季节。雨说来就来,滴滴答答,连绵不断,而且雨量还特别充沛。这段时间,空气湿度大,室内都是湿漉漉的,地板上能凝成水珠,衣物基本上很难干透,感觉一切都要发霉的样子。所以小时候我们总听大人们说,以为就叫“霉雨”季节。

雨是再普通不过的自然现象,水汽蒸腾上升便成了云,遇到合适的温湿度又凝成了雨。雨落下便滋润了万物,净化了空气,荡涤了心灵。但是只有水汽蒸发却不一定能形成雨,所以有的地区一年四季几乎看不到雨。

记得前几年去新疆旅行,走进过吐鲁番盆地。周边是天山皑皑的白雪,脚下是雪山融水流入地层深处,也有葡萄沟淙淙的流水,按理说水汽并不少。然而由于盆地低洼,加之砂岩化荒漠土壤,令热气积聚,周边又是高山绵延遮挡了与外围冷空气的交汇,不能形成合适的温湿度,当然也就无雨可下了。据说这里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十几毫米,这才造就了火焰山的美名和极端干旱酷热的天气。

下雨也是缘。合适的季节与天气,遇上合适的温湿度和周围环境。要是再遇上合适的人和心情,那便再美不过了……

香港回归25周年

7月1日,周五。深圳,受台风暹芭外围影响,时有阵雨。一整天窝在酒店,未曾出门。

今天是香港回归25周年,高调庆祝,是因为香港对中国未来的重要性。东方明珠的桥头堡作用,以及她的制度规则体系,是中国继续推进全球化的宝贵财富。所以政治学者郑永年说,美国西方想用规则封杀中国,而中国反制的关键在香港。

翻看香港回归的旧照片与旧视频,弹指之间,25年,人生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过去了,不由心生感叹。回想一下,25年前的1997年,我在哪里,在做什么工作,业余时间干些什么,当时的生存状态什么样?25年以来,于我个人而言经历了什么,改变了什么,有哪些收获,还有哪些遗憾?下一个25年,还有哪些目标,想做哪些事,最重要的是什么,如何规划实现,实现了如何,未能实现又如何?

诗仙李白在骈文中说:“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,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。而浮生若梦,为欢几何?”。光阴易逝,人生短暂,欢乐难寻,何尝不是呢?当一切都与利益挂钩,当人们都在一本正经地评论哪个城市搞钱最直接高效,社会与人已经彻底物质化、金钱化了。如今的中国,再与人谈精神,讲情怀,怕是会被人用异样的眼光斜视吧。

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可与人言者并无二三。即便有言,却与谁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