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

独自游湘湖

6月17日,周五,多云间晴。杭州隔离,已然一周。中午黄码终于转绿,可以自由活动了。

计划明天离杭,傍晚工作事毕,独自一人,游湘湖景区。虽不知其名,但地图上看很大一片景区,离隔离酒店又很近。难得来一趟,顺便一观,毕竟杭州的自然山水风光是我的喜好。

位于萧山区的湘湖,与西北方向的西湖,隔钱塘江相望。虽被称为西湖的“姊妹湖”,但知名度显然比姐姐差了远不止一个等级。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呈现自然秀美的山水风光,展现历史悠久的古越文化积淀。

湘湖大概可以算是养在深闺人未知,算得上人少景美的地方。傍晚时分,加之并非周末假期,游人少的可怜,有点逛私人花园的意境。夏日傍晚的阳光,少了些火辣劲儿,此时游湖再恰当不过。与西湖的管理模式一样,湘湖也是个开放式的景区,沿环湖市政路可以很方便地进入。走过小径穿过树丛,大片的湖面便映入眼帘,只一眼便爱上了。沿着亲水的湘堤,缓步而行,远山叠翠倒映湖面,绿树繁花夹道而迎。

中式园林,讲究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。巧于因借,精在体宜。”。湘湖景区因借自然打造,路桥亭廊轩榭,循山就水巧妙布置,虽人造却不着痕迹。石板路、砖铺路、弹石路、碎石路,曲径通幽,串起环湖景点,石板桥、石拱桥、小木桥、玉带桥,高低错落,横跨大小河道。各式花草树木植被覆盖了每一寸土地,满眼绿色,池塘内外荷花、芡实、芦苇、水草,让水面充满野趣。如今正当赏荷的好时节,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亭亭玉立,半开半合的花儿,或粉或白,纯洁得透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。

沿湖岸慢慢绕行,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,流连忘返,以至于徒步走了6公里多,也没觉得累。可惜景区范围太大,转了仨小时也没看完,看看天色已晚,只能打道回府了。

回想一下,湘湖除了满园的江南山水美景,还有数不清的风貌各异的堤,桥,亭。而所有这些元素,尽管可能是新近打造的,却采取了一种修旧如旧的年代感风格化处理,仿佛经历了历史沧桑的洗礼。傍晚打车来的时候,问司机师傅,湘湖好玩么,有什么特色景点。司机打了个哈哈,祖国的山水都是好看的呀,都是差不多的那个样子。造园的方法与手段是相似与相通的,但是固有的自然条件,以及自然条件的运用与处理,更见功力,也更耗费成本与代价。

,

再登北干山

6月14日,周二。晴间多云,太阳一出便是又晒又热。

晚餐后六点还不到,天空依然亮得很。一整天还没出门散步,想到了北干山的另一半,换了运动鞋赶紧出发。

从上次半程下山处萧山老年大学西侧入口上山,继续未完的行程。那天下山的时候轻轻松松没什么感觉,今天再登山的时候,还是比较费力的,毕竟接近百米的高差明摆着。

喘着粗气带着120的心率终于爬到山顶,顺着唯一的石磴道继续西行,不远处便到了季真轩,这是为了纪念贺知章而建的,结合山势的题扇面形状的平面倒是少见。旁边贺知章的一尊立身石刻雕像临风而立,双手背腰,目眺远方。贺知章,字季真,越州永兴(今杭州萧山)人,唐代诗人,书法家,官至工部侍郎(相当于副部级),活了八十六岁,也算是高寿了。为人旷达好酒,诗文以绝句见长。他最著名的两首诗《咏柳》和《回乡偶书》通俗易懂而且朗朗上口,朴实无华却又意境深远,是绝大数人孩提时代就能熟记于心的唐诗代表。

沿着山道继续前行不久,一座重檐歇山式亭台映入眼帘,名曰望江亭。底部架空,中心处一部螺旋式楼梯连通二楼观景平台。终于不再铁门紧锁,可以从容一览山下市区密密麻麻的现代化建筑群。山南山北皆历历在目,山北是新城区,山南是老城区,不过远眺对比并不明显,老城区标志性的高楼少了些许。

再往西行,又见一座更加壮观的重檐庑顶二层楼阁,名曰玉顶阁,这大概就是北干山级别最高的主建筑了吧。入口两侧门柱刻着一副墨底金字楹联:“月映玉顶古余暨,涛响阁边新萧然”。建筑呈四面主门洞开敞式布置,两侧漏空窗牖,回字形楼梯可上到二层观景台,周匝另设外挑回廊,石制朱漆栏杆,更是方便游客环绕四周一览城区风貌。

下得阁来继续前行,先下到一个山坳,再拾梯而上到另一个山顶。一座直冲云霄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雕塑矗立在山顶广场正中央,有点像枪刺造型,洁白如玉,正面镂刻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八个金色大字,庄严肃穆。碑面坐北朝向正南,平台护拦下是近乎直上直下的一字形云梯,直通山下地面,梯级估计有五六百级,蔚为壮观。想来在百米山下仰望也能一眼看到纪念碑,更是高耸如云,震撼人心,义薄云天。

顺着云梯下山,虽又高又陡,但由于是下行,未觉得有压力。倒是两旁不时有傍晚锻炼的市民,在艰难地向上攀登,更有年轻人在快速地往返跑,真是厉害。问他们这么跑伤膝盖嘛,答曰习惯了还行。

下到山脚地面,如履平地的感觉真好。天色已然暗了下来,华灯初上。沿着山脚下的道路返程,倒也不会迷路。傍晚这趟登山步行,来回走了10里路,爬山100m,下山100m,行走了近10000步,完美的数字。临近酒店时,天空开始飘起淅淅沥沥的雨滴,待到上楼回到房间,窗外下起了倾盆大雨。有惊无险,完美的行程与节奏。

,

雨中登北干山

6月12日,周日,阴雨。

杭州南站的酒店北面有座山势不太高的山,查询得知叫北干山。山高不过百米,却是绵延到很远,山顶上还有一座高耸漂亮的气象台。昨晚散步时就在想这个山能不能爬上去,俯瞰萧山区的容颜。久居上海的人,看到山当然有点稀罕。

早饭后,核酸报告正常出来了,赶紧换上运动鞋下楼溜达。想要多走一走,看到对面那座山,兴致又来了,径直走过去寻找入口。很顺利地在南站新城管委会旁边找到一条上山便道,欣然开始一个人的登山之行。

这条山道很是僻静,罕有人迹。山道两旁古木参天,郁郁葱葱,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植物自然而狂野地生长。山野太过寂静,偶有几声清脆的鸟鸣。有点害怕遇到个什么吓人的动物,拾起地上一根枯枝,给自己壮胆,顺便当作拐杖借点力。

一路向上攀登,没过一会儿已然听到自己的心跳加速,喘息流汗了。长久不运动锻炼,身体素质真的不咋地。好在一个人漫无目的地爬山,不着急赶路,走走歇歇,顺便停下脚步欣赏自然美景,呼吸清新的空气。树丛的间隙里,偶尔露出山下一点点建筑,给你这是在市区里的确信。

终于爬到山顶了,看到高耸的气象台铁塔了。不过院子铁将军把门,进不去。气象台建的不错,铁塔造型有点像广州塔“小蛮腰”,办公建筑也挺新颖简洁,还是经济基础好条件好。到了最高峰了,这么快就返程又有点不甘。院墙旁边有条石磴便道继续向西延伸,不过看起来更加人迹罕至。给自己加把劲,继续前行,大不了此路不通再回头吧。

谁知道这一走还真走出个光明大道来,这条道其实是沿着山脊一直向东延伸,那几乎是与山体同长了。走到另一个山巅,有一片古建筑风格的所在,矮墙,厅堂,美人靠长椅沿着长廊两侧布置。只是荒芜了,没有人气,正在观望,忽然对面走过来一个人,胳膊上套着个口罩,看来也是爬山晨炼者。虽有吓到我,不过却是放下心来,不是我一个人在荒山野岭就好。

再往前走,山道条件越来越好,看到的人也越来越多了。前面有一平坦处道路两侧豁然开朗,从此处北望,可以看到大片的城区面貌了,心里碎碎念念的目的达到了。再往前走有个现代风格结构的建筑,名曰太空球,螺旋楼梯连接球形的观景平台,只是铁门紧锁,不能登高望远,略有遗憾。

灰蒙蒙的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,打在高处的树叶上,滴滴答答。好在因为树木茂密,倒也不妨事。继续前行,过了通惠路上方连接两山间宏伟的钢结构空中廊桥,名曰北山通览。前面不远处的路边有亭翼然,名曰碧云亭,几人在悠闲地休憩聊天。

看起来沿着山脊的路还有很长,还有好些个景点,尤其是还有名人古迹,包括我喜欢的唐朝诗人贺知章的雕像。然而雨越下越大,没带伞的我只能悻悻然,从萧山老年大学旁边的出口下山返回居所。

杭州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城市,这里有山有水,近海临江,人杰地灵,所以很多上海人就喜欢到杭州来度周末。这次也是因为疫情,难得有空在这里好好沉静几天,好好感受一下杭州的风景与风情吧。

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