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筑设计要点研究

/ 0评 / 0

图·文 太集春申© ︱ [https://wezon.net/?p=1592]

【摘要】本文针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设计,从功能与构成,工艺与运行要求,设计要点,以及其他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,为设计过程提供参考。
【关键词】中心供应;建筑设计;要点

消毒供应中心,是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、器具和物品清洗、消毒、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。一般简称“中心供应”,或英语缩写“CSSD”。

1.功能与构成

CSSD主要功能区包括工作区和辅助区两大类。按洁净度分区,又可划分为:污染区、清洁区、无菌区,以及一般工作区(器械库、被服库、敷料库)。其中,工作区包括:
(1)去污区: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、器具和物品,进行回收,分类,清洗,消毒(包括运送器具的清洗消毒)的区域,属于污染区。
(2)检查包装及灭菌区:对去污后的诊疗器械、器具、物品,进行检查,装配,包装及灭菌(包括敷料制作等)的区域,属于清洁区。
(3)无菌物品储存发放区:存放,保管,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,属于无菌区。
辅助区包括:护士办公室、培训 / 会议室、值班室、休息间、更衣室、卫生间、淋浴间、生活垃圾暂存间等。以及联系上述不同洁净度区域的水平交通与垂直交通、缓冲间等。

2.工艺与运行要求

现代CSSD的特点是,供应品种多,涉及科室广,使用周转快。每项工作均关系到医、教、研的质量与效率,其工艺与运行要求是设计工作十分重要的依据,也是现代医院物资供应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布局合理,流程清晰,职责分明,制度完善的消毒供应中心,是确保现代医院具有高质量供应的前提。
其工艺与运行要求严格区分无菌区、清洁区、污染区,工作路线强行单向通行,不得逆行,应严格区分无菌物品、清污物品,按流程操作不得逆行,每个区域都有着严格的人员流动方向、温湿度及空气压力要求。应严格按照:清洗→消毒→检查→准备→打包→灭菌→储存→发放的工艺流程进行设计,保障运行。

3.设计要点

完善CSSD的整体设计,要做到合理的建筑布局、科学的工艺流程、专业的设备配置,同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,促进现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发展,为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提供保障。
3.1设计依据
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、标准及建设单位的使用需求。目前,涉及CSSD的规范依据主要有:
(1)国家标准《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》GB51039-2014
(2)国家标准《医院消毒卫生标准》GB15982-2012
(3)卫生行业标准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》WS 310.1-2016
(4)卫生行业标准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》WS/T 367-2012
(5)各地卫生管理部门消毒供应中心评审与验收标准
3.2面积指标与占比
关于CSSD的建筑面积配建指标,2009年发布,2016年修订的WS310.1《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》7.2.3指出,建筑面积应符合医院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,并与医院的规模、性质、任务相适应,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。考虑到地区差别,规范对面积配比未作统一要求。统计分析各省指标,可作为参考依据,见附表1。
附表1 各省消毒供应中心验收标准中建筑面积的要求
832366CE-5505-4E37-920F-0117F21F6AA3

分析上述数据可知,各省对CSSD的建筑面积要求多数集中在0.7~1.0m2 : 1。实际设计中,一般以每张病床0.7~0.9m2设定建筑面积为宜。设计时一般按照去污区、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域面积比1 : 2 : 1来进行布置,辅助区域(包括办公、生活区、设备用房)占总面积的10%~15%进行布局。
3.3平面功能布局
CSSD的设计需要科学合理、便捷高效的平面功能布局,以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物品的存放和流通。
(1)CSSD一般设置在相对独立,周围环境清洁、无污染源、通风照明条件良好,与手术部有便捷联系,方便供应的区域。
(2)CSSD宜设置在低楼层区域自成一区设计,不宜设在地下室,宜与医院的其他功能用房区域有直通的污梯与洁梯便捷联系。应按照污染区、清洁区、无菌区三区布置,并应按照单向流程布置。工作人员的辅助用房应自成一区。
(3)布局采用通过式,按照由“污”到“净”的流水作业方式布局。平面布局常见方式有直线型,L型,U型,可结合建筑平面的面积与形状、尺寸来综合布局。见附图1平面布局模式参考及附图2参考案例平面。
(4)各功能用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,污染区应设收件,分类,清洗,消毒和推车清洗(消毒)功能用房。清洁区应设置敷料制备,器械制备,灭菌,质检,一次性用品库,卫生材料库和器械库等用房。无菌区应设置无菌物品储存用房。
(5)布置必要的设备设施用房,各种清洗、消毒、灭菌设备以及水处理系统。
3.4流线与流程
从污染区→清洁区→无菌区,采用单向流程,不得交叉。
污染区工作人员流线:换鞋→更衣→休息室→缓冲区→污染区。
清洁区工作人员流线:换鞋→更衣→休息室→缓冲区→检查、包装及灭菌区。
无菌区工作人员流线:换鞋→更衣→休息室→缓冲区→无菌区。
污染物与清洁物品、无菌物品应严格分开。进入污染区、清洁区和无菌区的工作人员均应经缓冲间卫生通过。
附图1 平面布局模式参考
0DAE6C6C-748D-41EC-A9C8-2A863C1EAC64

附图2 参考案例平面
7ADA9C4F-264C-48FC-A57D-1C01E5BADB73

3.5室内环境
(1)内装修:饰面材料表面应光滑平整,不易生成与吸附灰尘,无死角、缝隙,所有阴角需作弧形处理,以便于冲洗、清洁与消毒。楼地面材料应选用防滑耐磨、不开裂的整体性材料,以PVC地胶或环氧自流平为佳。 内墙面一般选用墙砖、无机预涂板,顶棚宜选用彩钢板、无机预涂板为佳。无菌区与清洁区、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的物品传递窗应采用双层构造,降低交叉感染风险。
(2)通风与照明: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,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物品的质量。
(3)空气净化调节装置:一般采取正压送风方式,以保证室内区域空气洁净。灭菌区→清洁区→污染区之间的各室压差控制在5~10Pa,并且洁净区压差要求高于污染区。
(4)温度、湿度控制:需要对药品、器械和耗材等物品的存放环境进行控制,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。一般情况下,温度控制范围为15℃~25℃,相对湿度控制范围为50%~60%。
(5)监控与管理:消毒供应室需要配备物品智能化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,以方便对物品进出,存放和使用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。

4.其他事项

(1)目前,各地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成立,给医院的无菌物品供应提供了另一条解决途径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高度集中化与专业化,不仅可以减少设备资金的重复投入,也可以在提高无菌物品质量的同时降低医院的风险,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选择。
(2)在遵照规范的限制要求及必要的功能空间前提下,还要考虑医院现状特点及未来发展的预期,要给未来预留发展空间。
(3)需要注重收集参考当地消毒供应中心验收标准,满足其相应的建筑面积指标与工作流程规定。
(4)预留供应流线的水平洁污通道和垂直运输设备,特别是建筑的低层与高层区域洁、污电梯的对应关系。
(5)消毒供应中心设计,还涉及医疗物品的存储、运输与管理,安全和卫生都是首要考虑的因素,设计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。
5.结语
以上是针对医院项目建筑设计过程中,关于消毒供应中心设计的要点分析、研究与总结。在具体项目的方案设计过程中,尚应根据医院定位、性质、特点、规模、发展,并结合使用和运营需求等综合确定。

【参考文献】
[1]《医院消毒卫生标准》GB15982-2012
[2]《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》GB51039-2014
[3]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》WS/T 367-2012
[4]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》WS 310.1-2016

原载于《工程建设标准化》2024年第4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