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温《水浒传》

/ 0评 / 0

5087949D-1236-42EF-88BE-174B04CA3CFC_1_102_o

文·太集春申©︱图·戴敦邦  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[https://wezon.net/?p=1702]

前些日子打开电视时,偶然发现98版电视剧《水浒传》竟然有高清版,这也就有了时隔26年,再度重温经典的过程。26年前,那还是CRT彩电时代,电视的清晰度跟如今不可同日而语。当年整部剧只是断断续续看了一部分,每天要上班、应酬,不可能按时按点地守在电视机前,那时候电视也没有回放一说。这次重温经典,每天看上个一两集,即便看了半集也能放得下,毕竟可以从断点续上。看得很是认真,几乎没有错过每一个镜头。一边看,一边还能想一些问题,尽管好多故事桥段都是耳熟能详,但也还能带来新的思考。

整部剧,相信大家同样的感觉,那就是自从宋江开始谋划招安这件事,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事业与命运已经从巅峰开始走下坡路,迅速地往悲剧方向发展了。最终结局是征方腊阵亡59人,另有10人病故,回到东京的仅有27人。后来这27人又有3人被毒死,2人自缢,3人出家,4人离队,5人留京,11人辞官或不愿做官返乡。最终一个个个性鲜明、形象鲜活的英雄好汉,就这样沦为统治阶级和官僚制度倾轧的牺牲品,让人感叹扼腕。

梁山排座次之前,是对主要英雄好汉的故事描述。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描述具体、传神、有趣,但是一旦个人融入了集体,故事的风格就变了,就从个人英雄主义转变成大场面、大事件的宏大叙事了。所有的力量汇聚起来,是为了轰轰烈烈地做每一件事,这样一来,个体就渺小了。

宋江
宋江,一个刀笔小吏,泯然众人。表面上,老好人一个,家里有钱,仗义疏财,唯唯诺诺,人畜无害。但是其骨子里不甘平庸,仍然怀抱忠君报国,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梦想。

我一直在问自己,把这么多三教九流,如同一盘散沙的大小头领聚集在麾下,宋江的领导力来自哪里?我能想到的是:一开始靠仗义疏财的及时雨宋公明多年树立起来的名声,获得江湖上的认同感。待到被逼上梁山后,率领梁山人马三打祝家庄,破高唐州,大破连环马,取青州,取得辉煌战果,粮财人马,体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,获得了弟兄们的高度认同。宋江正式上梁山后,首先竖起了“替天行道”的杏黄大旗,这是为梁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待到正式统领梁山,又把“聚义厅”改为“忠义堂”,这就是用忠君仁义武装了思想。讲究工作方法,针对不同的对象,选择合适的场合,善于做思想工作。知人善任,善于听取有益的建议。培植忠于自己的死党,特别是像李逵这等有蛮力没思想的莽夫。但是像花荣这样的高级武将出生,相貌英俊,武艺高强,年富力强,却能甘于做个小跟班,也是奇怪。

相比晁盖,宋江确实更具战略眼光,能够放眼未来,为弟兄们的归宿着想,不能做一辈子贼寇,不能让下一代被人戳脊梁骨。但是家庭出生和传统教育,决定了他不可能跳出愚忠的思想,也不可能认清封建统治者的本质,更不可能将造反大旗扛到底,去成就打江山坐江山的宏图伟业。

征方腊获封赏回楚州后,原以为宋江要是饮毒酒自杀的话,可能更加合情合理。想象一下,因为招安路线,原本说是要给弟兄们一个好的归宿的,结果征方腊把队伍的家底都打没了,死了那么多好兄弟,人心也散了,不得自责伤心到崩溃?

晁盖
快意恩仇,耿直豪爽之人。创业初期靠着兄弟义气方式领导,大块吃肉,大碗喝酒,大秤分金银,知恩图报。攻打曾头市,名义上是为刘唐兄弟出气,其实也是想证明自己,有能力罩着弟兄们,想着能一战树立起自己的威信,进而重塑甚至是夺回领导力。面对曾头市的挑衅性标语,意气用事,冲动之下策马冒进,不幸中毒箭。他对宋江的招安思想是绝对不能认同的,临死前交代后事,确定后继领导人的时候,已经明白无误地体现了这一点。晁盖是一个好大哥,但绝不是一个好领导,缺乏对梁山眼前生存与长远发展考虑,不具备战略眼光。即便不是早亡,在梁山的地位早晚也要面临一劫。

吴用
军师吴用是我认为水泊梁山最聪明的一个人,原本是晁盖的人,为什么却认定、跟定了宋江?对宋江如此忠诚,对宋江的招安路线也能贯彻执行。晁盖攻打曾头市,他也没有一起出征,出谋划策。那么,吴用为何最后选择了自杀,吊死在水泊梁山废弃的忠义堂?是否想到曾经的辉煌,自责自己跟定宋江的招安路线,葬送了水平梁山的前程和那么多弟兄们的生命。

卢俊义
大财主,大员外。出生日真是绝了,甲子年,乙丑月,丙寅日,丁卯时。本来出生自带光环,含着金钥匙出生,家境富裕,相貌俊朗,武艺高强,大度能容。若不是被吴用诓上山来,增加梁山的影响力,原本富足的生活还会不会被管家李固打破。梁山走了一遭,征方腊又没发挥什么大作用。他对招安应该是最不反感的,当然幻想回到曾经的富足与上流社会生活。谁知最终还是为名所累,不容于官宦权力,被慢性毒酒鸩杀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