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笔 | 人生的三重境界

/ 0评 / 0

图文 ︱ 太集春申© 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[https://wezon.net/?p=211]

前些日子,去了趟嘉兴平湖。本想慕名参观位于东湖景区大瀛洲内的弘一法师(李叔同)纪念馆,怎奈晚到了几分钟,保安大哥依照闭馆时间规定,拒绝了我。悻悻然,只能遥看纪念馆建筑高雅、洁白之莲花造型,看看馆外大师和几位学生高徒的雕塑,以及一些零星的手迹、图片。

好在东湖的风景真的很好,湖面开阔,碧波荡漾,湖畔绿树婆娑,芳草萋萋,游人三三两两,牵手依偎。不远处,高楼林立,承载着临湖而居的当地人诗意般的生活。

知道李叔同,是小时候从电影《城南旧事》中那首大师填词的插曲《送别》开始的: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,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,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,一壶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……

之后又陆陆续续知道了一些大师的趣闻逸事,知道了他几乎就是个天才、全才,年轻时风流倜傥,诗词书法绘画,音乐美术戏剧,样样精通。及至壮年盛名,却遁入佛门,潜心研究传播佛学,终成律宗第十一代世祖。

平湖归来后,念念不忘,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他会盛名之下,遁入空门,是受了什么精神打击么……于是乎kindle上阅读了作家瓦当所著《悲慈旅人:李叔同传》,以期进一步了解这位大师。

按照书中所述,弘一法师的一生可以分为在俗、僧侣两大段落,而以人生境界区分,则可划分为世俗生活、文艺生活、宗教生活三重境界。

法师的高徒丰子恺先生曾将世俗生活、文艺生活和宗教生活比作三层楼,他认为普通人只在一楼活动,文人、艺术家则会上到二楼,而弘一大师“脚力大”,“不过瘾”,一二三楼递级而上,直到最高处。

看完这一观点,如醍醐灌顶,甚为嘉许,看来是我浅薄了,弘一法师自是超凡脱俗,是为上到顶层矣。如此看来,似我等大多数世俗之人,目前还只是在一楼活动而已,一边追名逐利,惨淡经营着忙碌的人生,一边体会着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(fn)的人间百态。也明白了为什么文人、艺术家怎会那般受人关注,敬重,因为他们践行着更高层次的文艺生活与精神追求。至于宗教生活,我们目前还只是雾里看花,看不清个中端倪,道不出其中究竟。

以我所见,这三个层次,似是人生经历不断上升的阶段与过程。初,都为衣食住行、生存发展而奔波忙碌;有了一定的精神与物质的积累,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,想要体会不同的人生,不同的精神生活,直到大彻大悟,禅宗入定。

我们绝大多数人一辈子,可能只生活在世俗的那一层,但是,当有了一定的条件与基础,不妨静下心来,思考些类似于这样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: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要到哪里去?我带来了什么?我又能带走什么?我在世间留下了什么?我这一辈子得到了什么?我还想再得到点什么……

后记:2020年夏,杭州回,顺道又去了趟平湖,终于参观了纪念馆,了却了心愿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