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文 | 故乡的端午

/ 0评 / 0

文 ︱ 太集春申© 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 [https://wezon.net/?p=525]

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是传统的端午节。端午节,又称端阳节,龙舟节,所以端午节的英文名称其实是Dragon Boat Festival。说起端午节的由来,大家都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的,而在江浙一带,也有纪念伍子胥,纪念孝女曹娥的说法。所谓由来,大抵都是由美好愿望附会而来。

既是节日,千百年来,当然会形成独特的文化习俗。如今的端午节习俗,最主要的就是老三样:吃粽子,悬挂菖蒲艾草,赛龙舟。另外还有佩戴香囊、饮雄黄酒等习俗,而雄黄酒据说有解毒驱魔的作用,《白蛇传》里就有法海唆使许仙骗白素贞饮下雄黄酒,现出蛇身原形的桥段。其实雄黄酒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,本来就是毒药,不饮也罢。

漂泊在外多年,印象中这是我第一次回故乡过端午节。故乡是典型的水乡,三面环湖,境内河道纵横,绿树掩映,五谷飘香。水边芦苇成片,水面鹅鸭成群,野外艾蒲疯长,禽蛋、鱼类、小龙虾等水产品资源尤为丰富。

故乡的端午节前后,正是农民夏收夏种,最为忙碌的时候。刚刚收割完了麦子,又开始插秧,可即便如此忙碌,端午节也不能简单对付着过的。女人们收工后,熬夜裹制粽子。她们把新鲜的芦苇叶清水里煮过,将淘洗好的糯米,配以咸肉丁、蜜枣、绿豆、红豆、花生米等辅料,变戏法似地裹成了三棱锥形绿油油的粽子。裹得一手漂亮的粽子,也是家庭主妇们居家过日,心灵手巧的象征。

记得我们小时候,端午前几天,门头就插挂上了艾草菖蒲,预示着节日快要到了。端午节这一天清晨,家家户户都会将提前裹好的粽子、咸鸭蛋、新鲜鸡蛋等,煮出一大锅热气腾腾,清香四溢的美食来。刚出锅的粽子,尚带着余热,轻轻剥去粽叶,白色香糯,韧性嚼劲的米团,伴着咸肉的油脂,或者淡淡的绿豆清香,又或者甜蜜的褐色枣肉,无需任何佐料,既能充饥,又能解馋,从尖尖上咬上一口,顿觉齿颊留香。在这个时节,腌制出的咸蛋也是恰到好处,红心流油,咸度适中,不用就着稀饭,也能美美地吃两个,运气好的时候,还能吃到双黄蛋。还记得我上学时,一次写命题作文《今晚的月亮》,我写道:今晚的月色红红的,象腌制上好的咸蛋黄。老师给我的评语是:比喻要美!好吧,我记住了。

过节了,孩子们更是兴高采烈。他们会用早早就预备好的编织网兜,将粽子、咸蛋装入,挂在胸前,上学的路上,当作炫耀的资本,兴奋的样子,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孩子刚买了平衡车般自豪。女孩子们手臂上若是能系上新买的绿、红、黄、白、黑,五彩丝线编织的腕带,颈间或腰间再挂上个漂亮的香囊,走起路来,那更是别提有多得意了,美的不要不要的。

学前的孩童,白白嫩嫩肥嘟嘟的小手臂,戴上了五彩线串起的银白闪亮的铃铛,咿咿呀呀,挥舞小手,叮叮当当,银铃振响,煞是可爱。叔叔阿姨,爷爷奶奶们这时候可愿意逗它们玩了,抱一抱,亲一口,掐一把嫩肉,引得娃娃们或淘或笑,或哭或闹,大人们则哈哈大笑,亲情与爱意弥漫。

端午节的中午,大人们即便农活再忙,也大多早早收工。回到家里,一家人享用一顿相对丰盛的午餐,再喝上二两小酒,舒舒服服地打个盹。因为在我们家乡,端午又有"躲午"一说。据说五月初五这一天的太阳最毒,加之盛夏炎热伊始,空气中的浊气厚重。所以这一天,老人们每回都忘不了教导孩子们,中午注意“躲午”啊,少去户外大太阳底下玩耍。

故乡的端午节,还有男方给已订婚未过门的女方送礼的习俗。男方提前准备好礼篮,里面装满粽子和咸蛋,还有一个中间劈开连着皮的新鲜蹄膀,以及烟酒和营养品,再奉上礼金若干,去讨好未来的媳妇和家人的欢心,以示对女方家的尊重。

如今时代发展了,生活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,节日的氛围却感觉越来越淡了。一年四季,随时随地,只要你想吃,某斋牌的粽子,无论是油滋滋的大肉馅,还是甜腻腻的豆沙馅,都能吃到腻味。可故乡的味道,在每年的这个时候,还是会涌上心头。昨晚赴家宴,席间有人说,日子好过了,天天都是过节。今早去菜场买菜,惊喜地发现卖五彩丝线和香囊的摊子还在,习俗当然还是会传承下去。变化的是过节的观念和方式,不变的是节日集聚的乡情和亲情。

端午节到了,祝您端午安康!

IMG_0532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